雅昌首页
求购单(0) 消息
姚鸣京首页资讯资讯详细

【评论】梦里得真如---从中国美学的角度看姚鸣京的绘画艺术 作者:刘墨

2010-11-01 09:39:31 来源:《姚鸣京画集》作者:
A-A+

  最初见到姚鸣京的绘画,印象最深的是他画中的树,以及绕在画面上的云。这树这云不是见于现实中的,恰是姚鸣京心中笔下所营造出的山水梦境;笔墨的小船沉于梦的河流,梦的河流自由出笔墨江海的无形。

  20世纪的中国画自齐白石、黄宾虹之后,传统就成为过去,西画的光影彩色不由分说地进入了水墨,人们观物感物的方式也不是“行到水穷处,坐看云起时”,科学原理代替了诗性感觉。现代画家离中国哲学诗性已经隔了不知多远。

  王国维《人间词话》提示大诗人的创造秘密说:

  诗人对宇宙人生,须入乎其内,又须出乎其外。入乎其内,故能为之;出乎其外,故能观之。入乎其内,故有生气;出乎其外,故有高致。

  有造境,有写境,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。然二者颇难分别,因大诗人所造之境,必合乎自然;所写之境,亦必邻于理想故也。

  “入乎其内”是“写境”,“出乎其外”是“造境”,诗人如此,画家也是如此—“造化入笔端,笔端夺造化者”是“造境”,“功合造化”是“写境”。王维“云峰石迹,迥出天机,笔意纵横,参乎造化”(董其昌语),造的是理想之境;吴道子“穷玄妙于意表,合神变于天机”(张彦远语),则是写实之境所达到的最高水准—大艺术家给予我们的感动,不正是既理想又现实的吗?

  成熟于20世纪90年代的画家,很少不在传统与现代、人与自然甚至艺与道之间思考问题者,但并非人人能找到方法和途径。初入国画门径的姚鸣京,曾经深入地画过写生,但一次了悟却让他立定了自己山水笔墨的一生精神:他在雨中登华山的过程中体悟到了什么是语言无法形容的超然澄澈,这超然澄澈,成为他以后的艺术创作的根基。

  待到他上本科三年级时,苏州园林更是为他开辟了另一天地。因为园林的诗情画意真的就是以诗与画为蓝本的,“引水须随势,栽松不趁行”,“亭台到处皆临水,屋宇虽多不描山”,“几个楼台游不尽,一条流水乱相缠”,语句虽然是古人咏景说画之辞,但园林的神理正在这里,园中有景,景中有人,人与景会,景因人异,但园林的意境也这样出来了。自然物能在这里形象化了、人格化了,也诗意化了,妙用灵慧之心与自然生命在这里彻底打通,互相照亮。初入绘画堂奥的姚鸣京正是在此时被深深地震撼了,这次写生的微妙处、静观中也成了他与中国山水文化、古代大师的一次“现场”的默契。饱游饫看之中,他读懂了笔墨。

  如果说这次苏州之行对姚鸣京来说是重要的,那么,它的重要性正在让姚鸣京体会到了既理想又真实的写境与造境之秘。而他的绘画的一开始,就不是单纯的技术与方法层面上的求新,而是从内心的感动与了悟开启了绘画之门。

  1994年是姚鸣京艺术创作上的又一个转折点,他开始在打坐吃素中体悟至微至妙的禅心禅境。此后,姚鸣京的绘画发生了明显的变化。从浓重复杂向明朗简净,画面上非常明显的构成、设计转为随心、率性,笔下的物像也隐入了如真似幻的超现实境像之中。

  于是我想起艺境的创造成就无不出于以下两种模式:一种是沉醉,一种是梦幻—沉醉者的擅长在于“实”,梦幻者的擅长在于“虚”。西哲尼采《悲剧的诞生》所说酒神与太阳神精神,代表了这两种不同意识的表现。叔本华更以为,在某时刻,观察人类及事物不仅是一些幽灵或梦之意象而已—这种能力乃是真正哲学天才的标志。但是,艺术却比哲学家的行为更趋向于存在的真实性,也更趋向于梦的真实性。

  玄觉《永嘉证道歌》说得好:

  梦里明明有六趣,觉后空空无大千。

  于是,我知道姚鸣京为什么会对他的山水梦境恋恋不舍,徘徊不已。

  即使我们从前人那里寻例,也可以顺手找出许多。胡助《纯白齐类稿》卷十六:“禅老挥毫真善幻,光风吹得梦魂醒”;吴则礼《北湖集》卷四:“观渠小开落,得此大梦觉”;邓椿《画继》卷五录苏东坡赠妙善长写貌诗曰:“天容玉色谁敢画,老师古寺画闭房。梦中神授心自得,觉来心手笔已忘。”今藏于故宫博物院的残(残:清四僧画家之)为樵居士作《书画册》题语尤其深有理:“是日,月明如画,草虫乱鸣,相互俯仰。余病已半年, 居士亦倦于道路,当此景如梦觉,如悟前世。”这些文献,不胜枚举,说明的都是梦境对于国人艺术创造与艺术精神涵养的重要性。想要看透姚鸣京的画,也应认识这一层。

  进言之,姚鸣京的绘画与类似于梦境的禅定境界大有关系。僧肇《宝藏论·广照空有品第一》论禅定境界说:

  若言其明,杳杳冥冥;若言其昧,朗照澈明;若言其空,万用在中;若言其有,阆然无容。

  这一切不就如梦境吗?原来世间的秘密也无不是在梦中呈现,而于觉后却难以追寻。

  在中国,这种神妙境界的实现,是在凝神寂照的体验中(相当于“日禅精神”)成就的。米友仁谈到其艺术境界的创造:

  画之老境,于世海中一毛发事泊然无着染,每静室僧趺,忘怀万虑,与碧虚寥廓同其流。

  米友仁的体验态度是“出乎其外”的,所以有“高致”。因为米友仁是以阿波罗式的宁静涵映世界的广大精微。他的绘画风格虽然不是那种“沉郁变化,与造化争神奇”,但是他趋向于简淡,在简淡中能包举无穷境界。

  姚鸣京送我一大叠的画册,我捧来细读,在他的写生集中发现有这样一段文字,不容我不录下来与大家共赏:

  有一种未曾听过的声音从山的那边随着阳光向四野八方射散开来。光的迷幻,光的耀眼,更强烈的光,明亮过太阳多少的倍数,万山千林的形廓都化入晃动的摇曳中,恍惚接着恍惚,于山岩的深层里透出太阳黑子爆炸般地闪烁。刺眼中,掠拂着心灵洞澈般的光耀,辉煌出的莲花座上。皎然是菩萨的虚虚恍恍的身形。形中有形,幻中似景的明亮又拐出山路的蜿蜒,依稀中幻出幻入的是说不清的奇异。

  原来这种幻异一直存在于姚鸣京的心底,然后凝结于他的笔端,涛飞云走间朗现的是自家的悟境。

  日月交替,烟云往复,展读姚鸣京的画,孰空?孰有?孰无?孰妙?笔墨混沌境中隐然有灵明觉心的跃动。姚鸣京笔下的构思、造景遂能一一抖落浮华。这种幻异的梦境与今天画坛上许多绘画是那样的不同,树虽然在恣意地伸展着,云虽然在低垂着要接近大地,但一切就都有了生命的灵光。

  刘墨(中央美术学院教授、北京大学美术学博士)

该艺术家网站隶属于北京雅昌艺术网有限公司,主要作为艺术信息、艺术展示、艺术文化推广的专业艺术网站。以世界文艺为核心,促进我国文艺的发展与交流。旨在传播艺术,创造艺术,运用艺术,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。

联系电话:400-601-8111-1-1地址:北京市顺义区金马工业园区达盛路3号新北京雅昌艺术中心

返回顶部
关闭
微官网二维码

姚鸣京

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
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

分享到: